人類的活動影響了自然環境,自然環境最終也反作用于人類。為了追求更健康的生存環境,人類開始從現象著手開展環境監測,通過積累長期的數據達到分析及追溯污染源頭的目的。通過掌握污染的趨勢與變化規律,建立防范模式及預警、預報模式。通過采集的標志性數值來評定環境質量,并提出控制環境污染的相關對策。一邊作為制定國家及地方級環保政策提供標準,另一邊為依法監測及懲治提供依據。
在政策上,對于環境的監測也尤為重視,“十三五”時期,我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就取得了歷史性成就。對照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新形勢,尤其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新階段、新理念、新格局、新征程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新任務、新要求,生態環境監測面臨的形勢與挑戰發生了歷史性變革。到“十四五”時期,生態環境監測系統堅持以監測先行、監測靈敏、監測準確為導向,建設高效感知、深度挖掘的生態環境智慧監測體系,加快實現生態環境監測現代化,為生態文明及美麗中國建設提供有力技術支撐。